壞膽固醇要降到多低?2025年台灣版膽固醇治療共識
2025 Apr 19 肥胖醫學 糖尿病三高
作者:蔡明劼醫師
前陣子我發文寫到川普的「壞膽固醇」指數以及治療,引起不少討論。有人擔心自己是不是也該吃藥?有人批評吃藥去降低數字根本沒意義?今天我們就來聊聊:壞膽固醇 (LDL-C) 究竟應該控制在多少。
如果有人問我,壞膽固醇多少才算「正常」?我的答案一定不是一個標準值,而是依照每個人的心血管風險程度,而有不同的目標。以最新發布的《2025年台灣版膽固醇治療共識》為例,我們先區分這個人的心血管風險屬於高還是低,就會出現不同的治療目標:











上圖:初級預防 (低風險/中風險/高風險) 治療目標。

上圖:次級預防 (非常高風險/極度高風險) 治療目標。
所以我說,這個答案絕不是「一個數字」,而是「因人而異」。問題來了:那我們要怎樣區分風險的高低呢?其實風險因子非常多,我們可以分成幾個大類。

1) 高血壓
2) 年齡(男性 ≥45 歲,女性 ≥55 歲)
3) 早發冠心病家族史(男性 <55 歲,女性 <65 歲)
4) HDL-C 偏低(男性 <40 mg/dL,女性 <50 mg/dL)
5) 抽菸
6) 代謝症候群(以下符合 ≥3 項):
- 腰圍過大(男性 ≥90 cm,女性 ≥80 cm)
- 血壓升高(≥130/85 mmHg 或正在使用降壓藥)
- 空腹血糖升高(≥100 mg/dL 或使用糖尿病藥物)
- 三酸甘油脂升高(≥150 mg/dL 或正在使用 TG 降脂藥物)
- HDL-C 偏低(男性 <40 mg/dL,女性 <50 mg/dL)

.糖尿病
.慢性腎臟病(未進入洗腎階段)
.LDL-C ≥190 mg/dL
.冠狀動脈鈣化指數(CAC score)≥ 400

.符合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(ASCVD)診斷,包括:
1) 急性冠心症病史
2) 接受過冠狀動脈血運重建(如 PCI 或 CABG)
3) 缺血性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(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)病史
4) 周邊動脈疾病(曾接受血運重建、有肢體缺血症狀、或曾接受截肢)
.影像檢查證實有明顯斑塊負荷,定義為直徑狹窄 ≥50%,包括:
1) 冠狀動脈攝影
2) 冠狀或周邊動脈電腦斷層攝影
3) 頸動脈或周邊超音波

.符合下列任何一項臨床條件的冠心病患者:
1) 1 年內曾有心肌梗塞(MI)病史
2) 有 ≥2 次心肌梗塞病史
3) 多支血管 CAD
4) 同時有 ACS 與糖尿病
5) 周邊動脈疾病或頸動脈狹窄
.周邊動脈疾病併有下列任一情況:
1) 冠狀動脈疾病(CAD)
2) 頸動脈狹窄

【蔡醫師點評】
雖然川普不是台灣人,但如果拿他來套用一下這個流程:目前只知道有年齡≥45 歲這個風險因子,屬於低風險,所以壞膽固醇的控制目標是 < 130 mg/dL。
而川普2018年的壞膽固醇是143 mg/dL,除了生活型態調整之外,用藥治療也是合理的作法。至於有沒有必要用兩種藥物,將壞膽固醇降到51 mg/dl這麼低呢?這又牽扯到其他風險評估方式,以及美國跟台灣治療指引的不同。有機會再來聊。
Reference:
2025 Consensus on the Clinical Pathway of Blood Cholesterol Management in Taiwan. Acta Cardiol Sin. 2025 Mar;41(2):161–165.
★★用專業知識帶你瘦身不復胖★★
👉點我預約蔡醫師瘦身班👈
0則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