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什麼導致肥胖?兩種不同的因果模型
2025 Mar 22 肥胖醫學
作者:蔡明劼醫師
我們常聽到「能量平衡模型(EBM)」以及「碳水-胰島素模型(CIM)」兩家的爭論,究竟誰是誰非?哥本哈根曾舉辦一場醫學研討會,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肥胖專家,共同討論肥胖發病機制的因果模型。這場研討會的成果刊登在2024年的《自然-新陳代謝》期刊。











【蔡醫師點評】
從這篇研究我們可以看出,能量平衡模型(EBM)和碳水-胰島素模型(CIM)有相異之處。EBM 認為正能量平衡導致淨脂肪沉積,即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導致肥胖。反之,能量的負平衡,也就是熱量赤字才會瘦,這是我時常提到的理論根據。
CIM 則認為改變的燃料分配導致淨脂肪沉積,隨後才導致正能量平衡。當然,熱量並不是無中生有,而是飲食中高升糖指數的碳水會優先將能量儲存起來,導致身體認為能量不足,進而增加食慾或減少能量消耗,才會囤積脂肪。
所以如果要減脂,EBM 的做法就是熱量赤字,也就是減少能量攝取並增加能量消耗。CIM 的做法是減少高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,可以改善能量分配且避免刺激食慾。
對於想要減脂的族群,或許可以取兩家模型的長處一併運用。畢竟無論何種理論,最終都必須通過改變能量攝取、能量消耗或燃料分配的生物機制,來避免脂肪的囤積和肥胖。(PMID: 39164418)
Reference:
On the pathogenesis of obesity: causal models and missing pieces of the puzzle. Nat Metab. 2024 Oct;6(10):1856-1865.
★★用專業知識帶領學員瘦身不復胖★★
👉點我預約蔡醫師瘦身班👈
0則留言